时隔4年再次跨过香江,这一轮南下资金似乎更加“聪明”。
截至3月10日收盘,南向资金净买入超296.2亿港元,创历史新高。南下扫货的热潮下,ETF成为重要的买入力量。
不过,并非所有的港股主题ETF都得到了资金的青睐。业内人士提到,这背后“港股通”机制的差异化优势不容忽视。
申赎分化的港股主题ETF也正带动ETF管理人新一轮规模崛起。
港股通互联网ETF年内吸金最多
即便3月10日港股市场整体盘中调整,恒生指数、恒生科技指数等悉数收跌,但不可否认的是,一场属于投资者的狂欢已经在今年港股市场上演。
截至3月10日收盘,恒生指数年内涨近20%,恒生科技、恒生互联网指数更是累计涨超30%。面对上涨的行情,买买买成为资金的大趋势,但在港股主题ETF却出现申赎极端分化的情况。
Wind数据显示,挂钩港股通互联网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ETF上周净申购份额领先市场,分别是33.09亿份、32.82亿份;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、恒生指数相关的ETF则分别被净赎回13.9亿份、12.01亿份。
年内情况依然有着类似的趋势。挂钩港股通互联网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ETF年内分别被申购87.55亿份、69.41亿份;而恒生互联网科技业指数、恒生科技、恒生指数相关的ETF被整体净赎回,其中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年内已被净赎回超200亿份。
具体到单只产品,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既是上周被净申购最多的(净申购31亿份),也是年内被净申购最多的非货ETF(83.98亿份)。
华夏恒生互联网科技业ETF则成了年内被净赎回最多的非货ETF(净赎回207.4亿份),也是上周被净赎回较多的产品(上周净赎回13.9亿份)。
同是互联网ETF为何吸金能力分化
披着互联网ETF的外衣,为什么产品申赎却极致分化?业绩成为一大原因。
1月中旬以来,港股市场开启反弹行情,互联网板块行情明显锐度更强,不过,截至3月10日,恒生互联网指数自1月13日以来累计上涨38.79%;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则在同期上涨44.91%。
涨幅相差6个百分点以上,资金追逐收益更高的产品也在所难免。
更有甚者,“含里量”极高实打实贡献基金收益,也吸引更多资金的关注。
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囊括了阿里巴巴、小米等今年的热门股,截至3月7日,阿里巴巴港股是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,权重达到18.11%,小米紧随其后,权重股为15.54%;而恒生互联网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为京东集团港股,阿里巴巴港股作为第二大权重股,比重仅为12.27%。
全部评论